我校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获得“优秀”

日期: 2016-06-03浏览:

近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规划办公室2016年4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公告中,我校王国豫教授主持的“德国技术伦理学的理论与社会作用机制”和徐成芳教授主持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深层次研究”两项项目经同行专家鉴定获得“优秀”等级,占全国同批次“优秀”等级的14%,体现了我校党委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积极繁荣发展和引导管理我校事业,促进我校科研实力和水平稳步提升。

“德国技术伦理学的理论与社会作用机制”对德国技术伦理学在德国的兴起和主要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揭示其产生的根源、背景和理论特点和国际影响,并从三个层面(道德层面,评价层面和操作层面)提炼德国技术伦理学对中国技术伦理学研究的启示,对加强我国技术哲学界和工程技术界的合作,建构跨学科的技术伦理评估机制,共同探讨和应对现代技术前沿领域引发的重大社会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王国豫教授团队开创了两个国内第一次:第一次展开国内自然科学家与人文社会科学家之间就纳米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问题跨学科对话,推动了国内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的跨学科合作;第一次我国工作者参与973项目,是跨学科研究的一个新突破。王国豫教授主持完成专著《德国技术伦理的理论与作用机制》,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本领域的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推动中国科技伦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深层次研究”成果研究内容有三个:一个是深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研究;一个是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深层次原因;一个是研究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国家战略和方法创新。徐成芳教授团队撰写专著书稿一部,形成了论文集一本,并分别在《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理论学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刊物上发表阶段性成果19篇,阶段性成果获得辽宁省优秀成果一等奖。项目比较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需要的深层次原因,通过透彻说理引导人们自觉思考、取舍和内化,达到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自觉认同。

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是反映一个高校科研实力的主要标志。长期以来,我校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科研氛围,在积极组织申报、保证项目数量的基础上,以提高项目质量、注重成果导向为目标,进一步提高项目的过程服务与中后期管理,树立精品意识,创新发展理论,服务党和国家发展需求,切实实现科学研究最根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