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系统
成果转化平台
常见问题检索
在线提问咨询
返回旧版
组件模板格式错误
首页
机构设置
部门介绍
职能分工
科研管理联络网
重要通知
科技项目(民口)
科技项目(军口)
文科科研
产学研与成果转化
科研基地
科技奖励与综合
科技新闻
科研项目
科技项目(民口)
科技项目(军口)
文科科研
科研成果
科研进展
成果推广
专利成果
基地团队
科研基地
科研团队
信息公开
成果转化公示
收益分配公示
其他公示
党务工作
学习园地
支部活动
服务指南
政策法规
办事指南
文件下载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科研进展
成果推广
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
新兴信息产业
节能环保
高端装备制造业
新材料
生物产业
新医药
新化工
综合其它
专利成果
专利成果
首页
>
科研成果
>
专利成果
>
正文
一种具有介微梯度孔道结构的复合炭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1110455578.2 )
日期: 2015-03-30
浏览:
专利号:
201110455578.2
申请日:
2011/12/31
授权公告日:
2012/7/18
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
王同华;李琳;张煜;陈安亮;曹越
摘要:
一种具有介微梯度孔道结构的复合炭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介微梯度孔道结构的复合炭膜,由多孔支撑体、介孔中间层和表面分离层构成;其特征在于:多孔支撑体的孔径为100-500nm,抗折强度为2-15MPa,抗暴强度为3-10MPa;介孔中间层的孔径为2-10nm,比表面积为400-1000m2/g,孔隙率为30-50%,厚度为1-10μm;表面分离层的孔径为0.3-0.5nm,比表面积为300-600m2/g,孔隙率为20-40%,厚度为0.1-5μm。本发明的介微梯度孔道结构复合炭膜,避免了因支撑体表面的缺陷而造成的复合炭膜的气体分离性能的大幅度下降,并使所制备的复合炭膜在保持较高的气体分离选择性的基础上,明显地提高炭膜的提高渗透性能。
上一篇:
一种吲哚氨基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专利号:201110446150.1 )
下一篇:
一种面向双移动式起重机协同作业的控制方法(专利号:2012103586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