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深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李学勇书记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日期: 2010-11-15浏览:

(2010年11月2日)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李学勇

同志们: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当前全党、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就是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总结交流技术创新工程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实践经验,认真研究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进一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刚才,八个联盟代表做了很好的发言,立足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创新的要求,介绍了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做法和体会,对下一步工作提了很好的思路和建议,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值得大家学习借鉴。明天与会代表还要进行分组讨论。下面,我就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深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发挥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明确“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是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使其成为全党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这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
      全会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了“十二五”发展的突出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会要求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驱动。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攻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围绕民生关注点,突破改革关键点上下功夫。
      五中全会在部署科技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增强核心、共性技术的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作为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被明确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实施这一工程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以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把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紧密结合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力度,全面推进。

      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有效支撑
      “十一五”之初,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的战略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部署,实施了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国务院2009年9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把它作为加强科技支撑、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施好这一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刘延东国务委员亲自出席技术创新工程启动实施大会并作动员部署。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方共同推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进展顺利,已见成效。一批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企业正在健康成长,一批具有示范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在加紧构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孕育和发展,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活跃在技术创新的第一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广东、四川、辽宁、上海和青岛等九省市相继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实践证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不仅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成为了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支撑;不仅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加快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一项重要载体,从试点起步,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其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一是增强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往我国的技术创新活动多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企业的主体作用不突出,市场需求导向不强,创新活动分散,难以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强化了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围绕企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加强产学研合作,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创新动力显著增强,研发投入大幅增加。
      二是促进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集成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环节,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如钢铁可循环流程创新联盟突破6大核心关键技术,按产业链集成创新220项技术,形成了采用“新一代钢铁可循环流程工艺”的示范工程;新一代煤化工创新联盟打破国外垄断,开发出“流化床甲醇制丙烯工业技术”,实现了煤化工产业技术关键环节的重大突破;半导体照明创新联盟坚持集成创新,让我国国产LED照明产品装上了“中国芯”;第三代移动通信(TD)创新联盟不仅推动了TD-SCDMA技术标准实现了商业化应用,而且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发上做出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无线局域网基础架构创新联盟突破WAPI关键核心技术,制定出我国在基础性信息安全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抗生素创新联盟在新药研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等。
      三是推动了产学研在战略层面的紧密合作。联盟的试点探索,创新了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联盟围绕产业链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难题,探索了在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实现重大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联盟通过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建立技术创新合作中的信用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使产学研各方形成了共同投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四是促进了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联盟成员单位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进行分工合作,有效衔接,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联盟内部建立信用机制和合作创新机制,强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保障了创新要素在联盟单位之间的合理流动,显著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依托联盟整合资源建立的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对提升产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半导体照明创新联盟建立联合实验室,钢铁可循环流程创新联盟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农业装备创新联盟建立了为行业服务的研发平台等。同时,联盟作为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载体,也对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改进管理方式,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加大工作力度,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切实的贡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十二五”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服务科学发展、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上来。
      一是全面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中央规划《建议》,把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作为“十二五”科技支撑调结构、转方式的一项重大举措。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实施好技术创新工程。要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三大载体建设,积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把技术创新工程做强、做大、做深。
      要统筹改革和发展两大任务,促进与体制机制创新紧密结合,促进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促进“十二五”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整体布局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紧密结合。
      通过工程的全面实施,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使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使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重要贡献。
      已开展试点工作的省市,要进一步落实试点方案,扎实推进,力争早出成效。没有作为试点的省市,要在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和已有技术创新举措的基础上,加大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力度。有关重点行业要借鉴今天发言的试点联盟经验,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作为本行业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结合实际,加以推动。
      二是深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大幅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推动联盟发展中,要围绕支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把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联盟构建的主要方向。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大需求,结合技术创新工程“十二五”规划的制订,进一步完善构建联盟的工作布局,突出重点,明确目标。既要注重发挥部门和行业协会在构建联盟中的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产学研各方的积极性,加强联盟构建,促其健康发展。
      把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作为联盟发展的重点任务。从一般意义上讲,产业技术创新链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供给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针对这两方面问题,联盟的发展:一是要按照产业技术创新链来开展集成创新,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实现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创新要素的系统集成;二是要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开放;三是要依托联盟贯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通过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支撑企业占领价值链的高端,赢得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联盟发展的主要突破口。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利于把活跃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高校、科研机构丰富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在联盟的发展中,要进一步探索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既立足当前,又着眼中长期发展,发挥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发挥转制院所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创新的源头作用,把联盟打造成产业技术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使中小企业不断受益。
      联盟是在技术创新实践中涌现出的新型组织形式,要注意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会议交流材料中反映了这方面很多好的经验,值得认真借鉴。
      在联盟构建中要处理好加强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政府要发挥协调引导和支持作用,营造有利于联盟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尊重产学研合作单位的自主选择,不搞行政干预和“拉郎配”,防止以谋取政府支持为主要目的的表面联合和简单拼凑。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遵循市场规律,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障。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着眼长远,做好规划。要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立足支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深化认识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这项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结合起来,做好技术创新工程“十二五”规划。
      ——尊重规律,积极探索。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技术创新的内在规律,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要深入研究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产学研用结合的利益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推进三大载体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加强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有序展开。
      ——分类指导,加大支持。要根据不同行业、区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鼓励探索推进技术创新的多种有效模式。要解放思想,创新管理和资源配置方式,营造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支持力度。对试点联盟在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加强协同,合力推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部门、行业和地方的联系,进一步强化协同推进机制,统筹协调,集成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推动技术创新工程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