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高端论坛第四十四期

日期: 2019-11-08浏览:

11月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高端论坛第四十四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景教室举办。我国著名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方克立先生,做题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史意义”的学术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丹教授出席活动,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几所院校的专家学者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师生等二百余人参加。报告厅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方克立教授在报告中对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进行了深刻阐释。他认为,将五四运动片面地定性为“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忽视了五四运动另外一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即中国人民通过五四运动,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此,方可立教授着重提出“救亡、启蒙与社会主义的三重变奏”论,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五四运动。

关于五四精神的内涵,方克立教授也做了进一步补充。他认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一表述遵循了“救亡与启蒙双重变奏”的思路,还应再加上“社会主义”,才能比较全面、完整、准确地概括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他指出,五四精神的实质和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

方克立教授还就五四运动留下的思想遗产及对此后百年中国思想史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五四运动留下的思想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正面的遗产和负面的遗产,这些遗产对五四后百年思想史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我们要正视五四思想遗产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此外,方克立教授强调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五四前后思想文化论争的中心问题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由古今中西之争转换为中、西、马的关系问题。五四前后的“新文化”的性质也发生转变,由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文化范畴转变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世界社会主义文化的范畴。

最后,方克立教授强调,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保守派和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派三大思潮对立互动的格局,贯彻于五四以来百年思想史之始终。在中、西、马关系问题上要提倡“兼和”辩证法,坚持“马魂、中体、西用”三流合一、综合创新的文化理论。

洪晓楠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再次提炼了方克立教授在本次讲座中的主要观点,并对方克立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感谢。整场讲座内容充实,讲解深入,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19-11-07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