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学校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卓越大工”工程,根据《大连理工大学“十四五”科技创新20条》有关要求,提升学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基础研究水平,学校组织开展2025年度“基础研究揭榜挂帅”专项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将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项目定位
打破理科、工科和文科间的“学科壁垒”,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文科学深度融合,鼓励基础研究学科的科研人员参与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利用基础研究解决重大科研任务应用场景中的具体问题。项目原则上每项不超过30万元,执行期2年。
二、申报要求
1、该类项目申报人员必须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领域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原则上非以上领域教师及提出指南的专家不能进行项目申报;
2、项目申请人须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相关经历,具备解决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相关领域基础研究问题的能力;
3、该类项目实行限项申报。每位申请人限报1个项目,目前有基本科研业务费在研项目的教师不能进行申报;
4、如果项目涉及科研和医学伦理、科技安全(如生物安全等)等问题,申请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
5、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1)在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的;
(2)同一项目通过变换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或重复申报;
(3)有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
(4)违背科研诚信和伦理道德的;
(5)暂不接受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机密的项目申报。
三、指南方向
1、物理领域
1.1 核反应堆气浮轴承宽温域复合防护涂层等离子体喷涂方法研究
以空间核反应堆发电机为研究对象,针对高速气浮轴承轴瓦高温涂层耐磨性能低、高温下易脱落、涂层摩擦系数高导致烧瓦等问题,面向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开展高温耐磨涂层等离子体喷涂方法和涂层性能测试方法研究,解决宽温域复合防护涂层设计基础理论和工程问题,为极端环境下高速轴承耐磨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1.2 金属材料在复杂深海环境中的钝化膜动态演化特征与机理研究
针对深海极端环境下金属钝化膜多场耦合损伤机制不明、纳米级动态演变难以原位监测等瓶颈问题,研发亚纳米精度表面等离子体光电传感技术,建立光场-物质作用反演模型,解析压力/溶解氧/温度对钝化膜电子态密度的影响规律,构建"环境参量-微观膜态-宏观性能"映射关系,形成监测-诊断-调控一体化智能防护体系。
2、化学领域
2.1 电化学制氢非贵金属催化材料制备及其反应机制研究
针对电化学制氢贵金属依赖性强、电解水过电位大的核心瓶颈,开发非贵金属电催化材料,阐明表界面结构与制氢性能的构效关系;构建绿氢-阳极有机物氧化耦合体系,研制非贵金属阳极电氧化催化剂,揭示阳极动态重构规律与性能提升机制,实现高效稳定产氢与高值化学品联产。
2.2 典型危险化学品燃爆抑制与泄放动力学机理研究
以典型危险化学品为研究对象,针对典型危险化学品燃爆及抑制机理不明、高温火焰淬熄与泄压效率难以兼顾等问题,开展典型危险化学品燃爆、抑制及泄放动力学机理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燃爆防护基础理论问题,为我国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应安全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3、数学领域
3.1 变循环发动机安全约束下鲁棒切换控制及平滑过渡控制方法研究
针对变循环发动机安全约束下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的难题,建立体现其工作特点的数学模型,提出约束下复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框架,设计切换控制器及平滑过渡方案,满足发动机推力变化快速性和平顺性的要求。
3.2 飞行器动力学辨识中的收敛性与可解释性研究
针对多物理场耦合下的飞行控制难题,开展飞行器的气动参数辨识研究,建立辨识算法的可解释性数据驱动模型,发展算法的收敛性理论,提出基于高效数值解的在线辨识理论及实时控制方法。
4、生物领域
4.1 自身免疫病致病性B细胞调控及免疫重置机制研究
以原发性膜性肾病等典型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致病性B细胞亚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免疫重置后B细胞群体重建模式、致病性B细胞存续机制及其在疾病复发中的作用等关键基础科学问题,面向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精准医学等学科,开展B细胞亚群动态调控机制的系统研究,解决免疫重置失败的基础理论问题,为优化B细胞靶向治疗策略、提高自身免疫病治疗精准度及降低复发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4.2 基于天然载体的光控智能药物递送系统构建及肿瘤靶向治疗的机理研究
针对肿瘤治疗靶向性差、副作用大等临床难题,建立天然光合生物材料介导的智能递药系统,阐明天然趋光载体-药物相互作用机制,解决肿瘤光动力治疗基础理论问题,为开发安全高效治疗递药材料提供理论基础。
5、医学领域
5.1 生命间质中纳米颗粒的输运机理与调控方法
面向重大慢病诊疗中纳米药物高效安全递送的难题,阐明生物复杂间质环境中纳米颗粒的流体力学输运机理,建立描述生命间质中纳米颗粒输运行为的理论模型,提出结合中医药手段的间质输运定量调控新方法。
5.2 新型可视化药物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病变特异性药物递送研究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介入治疗涂层药物缺乏病变组织特异性的难题,解析AS病理特征,开发抑制增殖的、高亲脂性、荧光发光的小分子药物,可视化研究AS特异性药物摄取机理,指导病变特异性的血管介入治疗。
四、申报方式
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申报,请各学院于2025年4月23日前,统一将本单位项目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kyyjcb@dlut.edu.cn, 纸质申请材料签字盖章后,一式两份交至主楼210办公室。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永鑫、王缙
联系电话:84708600、8470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