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6年度项目评审结果近日揭晓,我校获得2项,分别是人文学院王前教授申报的“以‘道’‘技’关系为核心的中国技术哲学研究”(哲学)、管理学院仲秋雁教授申报的“基于作者共被引和元分析的知识管理流派研究”(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共获研究经费14万元。 今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2个学科共受理申请课题15319项,比去年增加2957项,增长24%,创历年最高纪录。按照全国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立项计划和资助强度,共评选出1314项立项资助课题,平均立项率为8.7%;辽宁省有45家单位申报全国基金项目共计500项,获得立项资助39项,资助率为7.8%。我校今年申报15项,获批立项2项,资助率达到13.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位居省内高校第六名。这是我校继今年获得科技哲学、思想政治教育2个博士点及获得8项辽宁省成果奖首届政府奖之后,我校文科建设的又一喜事,标志着我校文科建设在学科建设不断拓展的同时,科学研究水平也在稳步提高。 近年来,由科技处牵头瞄准国家级各类科研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精心组织科研力量,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管理办法,在提高申报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十五”以来,已获国家社科基金12项,是“十五”以前总和的2倍,还参与了3项教育部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在研究项目的管理上,树立科研精品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了文科课题管理和服务力度。2002年以来,累计获得辽宁省及大连市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60余项;我校教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率达到了100%(全国结项率为60%),研究成果鉴定等级良好率也达到了100%(全国良好率为40%),其中戴艳军教授主持完成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道德控制”研究成果鉴定等级获得了优秀。 我校今年获资助的项目受到辽宁省规划办的充分肯定,从项目的研究特色到项目论证的切入点等方面都体现了我校文理交叉的学科特色。王前教授获资助的项目是我校辽宁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在近5年内获得的第3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该项目以中国文化特有“道”与“技”关系为核心,将逐步整理和概括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技术哲学观念体系,使之具备与西方当代技术哲学研究平等对话的能力。此项研究有助于协调现代技术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现代技术活动中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中国技术哲学研究更好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仲秋雁教授此次获得的资助项目,实现了辽宁省"十五"期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领域立项零突破。此项研究将通过对近些年国内、外重要知识管理研究成果进行作者共被引分析,明确知识管理研究的知识结构,划分知识管理流派;利用元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知识管理流派研究范式的特征;并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系统探查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界定知识管理内涵,探索性地提出知识管理研究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李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