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我校“海洋环境灾害作用与结构安全防护”创新研究群体接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考核评估。项目考核评估会在我校国际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姚建年院士、副主任何鸣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秘书长高瑞平,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常务副主任黎明、副主任车成卫等考核组成员;我校校长申长雨院士,常务副校长郭东明院士,科学技术研究院、建设工程学部、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关负责人,以及“海洋环境灾害作用与结构安全防护”创新研究群体成员参加了会议。评估会由车成卫副主任主持。
会上,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滕斌教授从三年来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整体实力、学术管理、学科建设和基地建设等情况,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等方面向考核组汇报了“海洋环境灾害作用与结构安全防护”创新研究群体的工作。之后,考核组就群体的建设问题与滕斌教授和参会人员进行了问答和座谈,并就创新研究群体如何在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等相关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姚建年副主任在总结讲话中对我校“海洋环境灾害作用与结构安全防护”创新研究群体三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通过对科学问题的凝练和深入研究,继续提升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能力。
申长雨校长代表学校对基金委长期以来给予我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海洋环境灾害作用与结构安全防护”创新研究群体接受阶段性考核评估,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考核组专家对创新研究群体和学校的工作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申长雨校长要求创新研究群体认真听取考核组专家的建议,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抓住关键争取突破。
郭东明常务副校长表示,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海洋环境灾害作用与结构安全防护”创新研究群体的建设和发展。根据考核组的建议,下一步要继续发挥群体研究优势,汇聚力量,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把项目做大做强。
三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资助下,该研究群体围绕海洋灾害环境的分析和模拟,海洋灾害对工程结构的作用,海上工程结构的静/动力响应、损伤与可靠性,海上工程结构的安全防护等方面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群体成员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标注论文197篇(国际杂志论文56篇,国内学术刊物论文103篇,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38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7项;获得各种学术奖励11项。
会后,考核组在申长雨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