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校企创新合作优势,提升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是12月20日在我校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2011年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校企合作委员会年会的中心议题,会议提出要紧密围绕重大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结合大连企业的技术需求,开展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对接活动,发挥教育资源与优势,培养大批综合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大连市副市长曲晓飞,大连市装备办副主任于德虎;我校常务副校长郭东明院士, 47家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代表、观察员企业代表,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研究开发院,以及相关学部(学院)主管科研工作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处处长李杰主持。
曲晓飞副市长代表大连市人民政府对2011年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校企合作委员会年会隆重召开表示祝贺。他说,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大连理工大学十分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十二年来,与大连市47家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全面科技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了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海洋平台强度分析、工业制造信息化等一大批关键技术和产品,为企业创造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
曲晓飞副市长深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协同创新,一定能够实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助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市政府将在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优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希望大连理工大学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产学研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郭东明常务副校长代表我校对长期以来给予学校鼎力支持的大连市政府、市经信委和各校企合作成员单位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大连市和大连理工大学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学校正积极把握国家实施战略新兴产业和“985”三期建设机遇,树立实施“构筑大平台、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的科技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贯彻服务大连经济发展的宗旨,制订出台学校科技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确定“十二五”“立足辽宁、辐射全国”的产学研实施方案,紧密围绕重大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结合大连企业的技术需求,开展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对接活动。
郭东明常务副校长最后说,面向未来,大连理工大学将继续发挥经济发展“加速器”、社会进步“推动机”和政府决策“思想库”的作用,把社会需求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一如既往地立足大连,进一步发挥学校人才和知识密集的优势,积极参与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同时发挥教育资源与优势,培养大批综合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大连市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举行了校企全面合作协议、校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我校分别与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环宇阳光集团、大连盛辉钛业有限公司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分别与北车(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中能东讯新能源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松下电器软件开发(大连)有限公司签署了技术合作项目协议。
于德虎副主任在会上宣读了关于调整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校企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马学虎教授作了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校企合作委员会年度工作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总体情况、科研情况、创新合作模式、未来发展展望等。
管理与经济学部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刘晓冰教授在会上作了《制造服务技术》的专题报告;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修志龙教授作了《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的专题报告。
记者在会上获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校企合作委员会自2000年成立以来,在大连市政府、大连市经信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40多家校企成员单位倾心合作下,互访频繁,学校走访企业156家,累计组织对接260多次,科技交流人数达4000人次;学校与19家成员企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校企联建各类科研基地、研究中心12个;校企达成合作意向1400多项,累计为企业解决难题1000余项,推进实施项目1100个,合同总经费达2亿多元,为企业创造了二十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与会人员还进行了校企合作项目对接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