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部、学院:
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军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指南(第一批)已到我校,请有意申报的老师到国防院(主楼215)查阅指南,校内申报截止时间为5月16日(星期三)。为避免同一项目交叉申报,请在查阅指南后确定申报的老师提前登记申报意向。项目建议书3份(模板见附件1),电子文档word格式并附带项目汇总表EXCEL格式(光盘)。项目编号空着不写,计划渠道为国防基础科研,所属专题为军工智能制造,承研单位为大连理工大学,主管单位为教育部(代码110)。
项目分为重大项目(1000-2000万、周期4年)、重点项目(300-500万、周期2-3年)和一般项目(100-300万、周期2-3年),重大和重点项目自筹资金比例不低于总经费的30%。所有项目我校牵头申报须至少选择一家军工(潜在)应用单位作为合作单位,重大项目申报单位(含合作单位)不超过4家、重点项目不超过3家、一般项目不超过2家。项目申报人要求副高级以上(含),并且2019年没有负责的国防基础科研在研项目。
其中,一般项目部分指南为公开非涉密,如下: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先进工业技术领域,以提升军工产品核心制造能力和质量成本效益为主要任务,聚焦设计方法、制造工艺、试验测试、仿真验证等科研生产关键共性和基础前沿技术,注重工程化应用导向,注重创新能力载体产出,注重与条件建设结合,突出设计工具、试验平台、测试系统、工艺装备、工艺规范、理论方法、基础数据库等成果形式。
本批指南主要依据《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2025》《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军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以及《“十三五”国防基础科研指导意见》,依托军民口领域有关专家组成的专题专家组论证编制,属于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先进工业技术领域范畴,重点针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特点和军工行业智能制造基础前沿技术发展需求,发布模型驱动的协同研发、军工制造装备/单元智能化升级、军工智能制造生产线效能提升3个方面共23个项目研究方向。
围绕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迫切需求,面向协同研发设计、智能制造装备/单元、智能制造生产线等领域,开展军工智能制造基础性、前沿性技术探索研究,取得一批基础性、前沿性、引领性创新成果,为建立完善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军工智能制造能力体系夯实技术储备,有力支撑武器装备研制生产。
(一)模型驱动的协同研发能力提升行动
围绕新一代军工产品跨领域、跨地域高效快速设计的迫切需求,着眼提升军工产品协同设计能力,在基于模型的系统综合设计与虚拟验证方面,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研究:虚实结合的产品数字孪生技术;智能交互与可视化设计方法;面向智能设计的数字线技术及应用;模型驱动的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设计技术;面向智能设计的作战概念模型化设计技术;基于模型快照的作战系统虚拟构建技术;智能再制造基础理论与方法。
(二)军工制造装备/单元智能化升级行动
围绕军工制造装备高效、精准、精细、复合、绿色的迫切需求,着眼提升军工制造装备/单元的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水平,在工业机器人方面,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研究: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自适应装调控制技术。在典型工艺环节智能装备/单元方面,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研究:基于在线状态的智能运行过程重构控制基础技术;面向军工产品装配现场的可穿戴技术;制造过程状态智能监测理论与方法。在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单元方面,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研究:面向军工产品精准配送的智能感知网络构建技术;军工产品物流系统智能调度与协同控制方法;仓储智能物流车能源管理技术。
(三)军工智能制造生产线效能提升行动
围绕军工产品生产线设备网络互联互通和智能化集成、生产线加工精准执行、生产过程动态排产及智能调度等迫切需求,着眼提升军工产品生产线效能和质量安全,在多品种变批量智能柔性生产线系统构建方面,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研究:武器装备制造生产线虚实状态同步映射建模与分析技术;武器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线软件定义方法;基于流式大数据的弹装零部件优化选配与控制方法;多品种变批量制造执行过程柔性重构及控制方法;信息物理融合的精准执行过程仿真与控制方法。在复杂精密军工产品智能高稳定加工/装调生产线系统构建方面,重点开展复杂装备精密传动系统/执行机构智能制造基础技术研究。在含能材料智能安全制备与装填装配生产线系统构建方面,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研究:药柱压药载荷自适应控制技术;新型固体推进剂用高能量密度炸药自动化处理技术。
重大和重点项目指南请到国防院查阅。
联系人: 崔欣哲 刘辉 84709360